《死魂靈》被認為是果戈理一生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它的出現使現實主義在俄羅斯文學中獲得徹底勝利,並開闢了批判現實主義時期。因此,這一時期(十九世紀三、四年代)被車爾尼雪夫斯基稱為俄羅斯文學的「果戈理時期」,而果戈理也獲得了「俄國散文之父」的桂冠。別林斯基當時專門著文論述《死魂靈》,他指出這部作品「既是真實的,又是愛國主義的,它無情地撕下現實身上的外衣,洋溢著對俄國生活熱情的、神經質的愛,帶血緣的愛」。
所以我就提名了《死靈魂》,也很榮幸真的被選為這次的讀本。
我讀的版本是
我讀的版本是
Dead Souls (Illustrated) [Kindle Edition]
Original title: Мёртвые души
Nikolai Gogol (Author), Mechislav Dalkevich (Illustrator), Isabel Hapgood (Translator)
Publisher: The Planet (April 1, 2013)
Page Numbers Source ISBN: 1909115533
ASIN: B00C5MUYN4
http://smile.amazon.com/dp/B00C5MUYN4
Original title: Мёртвые души
Nikolai Gogol (Author), Mechislav Dalkevich (Illustrator), Isabel Hapgood (Translator)
Publisher: The Planet (April 1, 2013)
Page Numbers Source ISBN: 1909115533
ASIN: B00C5MUYN4
http://smile.amazon.com/dp/B00C5MUYN4
但老實說,雖然前半本有讓我一直想讀下去看看主角到底在變甚麼把戲,到下半本的時候我失去動力,卡了一陣子沒有進度,讓我擔心起來是不是害大家花時間讀了一本枯燥乏味的書。後來去Goodreads看了一些評語以後才知道,原來下半本(Part II)當時果戈里沒有寫完,而且部分手稿被他焚燒掉。難怪不僅有些地方書上直接寫說手稿不全,敘事步調也有點怪異,最後恐怕沒有編輯修飾完全。
《死靈魂》的第一部是在1842年出版,用來諷刺當時俄國人心態和人格的不是之處。故事的背景主要是在俄國的鄉間。主角是一個想擠身上流社會成為地主的一個中產階級人物。當時鄉間土地被各大地主擁有,而那些地主也擁有農奴或工人。主角奔走各處想從地主那邊買到上次人口調查時還活著,但是後來死掉,只存在書面上的《死靈魂》。
書裡的敘述十分強調中產階級遇到政府官員、貴族、軍階高的人的時候所展現懼怕又諂媚的樣子,上層的人很多都擺架子、貪汙、走後門,而底層的人也常被描述成一無是處,懶惰又無知的人。
在主角Chichikoff(其他譯本多譯成Chichikov)走訪各處的過程,可以略為一窺當時的民俗風情。像是每次主角到一個農村,地主看他豐滿的身型和體面的穿著,就會認定他是一個上流的人(作者不只一次提到,上流的人身型都要很豐腴),先接待再說。因為Chichikoff是個善用言詞的人,聊一聊之後每個人都很信任他,接下來一定會邀請他留下來吃Dinner,然後過一陣子再吃Supper,他的馬車的馬也會被提供糧食,然後就會被留宿,投機的話很可能一留就是幾天,隔天再駕馬車上路。就連其中一個著名的吝嗇鬼地主Pliushkin儘管不情願,還是拿發霉的酒和麵包出來款待。
Wikipedia上提到
在1861年3月農奴制改革之前,農奴是地主的私有財產,地主可以隨意處置他們,比如買賣、抵押等。在農奴制下,農奴的生活極度貧困,他們的許多人掙扎在死亡線上。作者小時候即親眼目睹了農奴的悲慘生活,外加受1825年12月十二月黨人起義的影響,使作者很早就形成了為祖國、為人民的思想,這奠定了他日後寫出該作品的基礎。
書中讓人可以感受到當時的俄羅斯帝國鄉下生活還是蠻艱苦的,一次收成不佳下季就要飢荒的狀態。描述到奢侈品的時候,經常是布料、肥皂之類的舶來品,大家都嚮往住在聖彼得堡或莫斯科,如果有人是從倫敦或巴黎之類的地方歸國,也會被當成鍍了金。
因為果戈里是為諷刺俄國社會而寫,所以書中也充滿了描述俄國意識的文辭。
Selifan was conscious of his neglect of duty; but, as a Russian never likes to acknowledge himself in the wrong before another… (p. 87)
And what Russian does not love fast driving? How could it fail to suit the taste of a man who is always striving for excitement, who delights to roam? (p. 219)
Is it not thus, like the bold troïka which cannot be overtaken, that thou art dashing along, O Russia, my country? (p. 219)
But century after century has passed by in shameful indolence, Russia remains the same… (p. 239)
The point lies here- that we are called upon to save our country; that our fatherland is being ruined, not by the incursions of twenty foreign nations, but by ourselves; that beside the lawful government, another government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is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any lawful one… (p. 357)
裡面種種地主的描述也很明顯是果戈里想要批判的對象,有沒辦法對他講理的地主,也有陰險耍賴的地主,也有吝嗇到底的地主等等,主角本身當然也是值得評判的對象,隨著故事的進行,讀者也會越來越鄙視這個主角。有說法是如果作者有意仿效但丁的神曲,讓作者在徹底墮落以後還有在煉獄洗鍊重生的部分,不過後來並沒有進展到那個部分。
另外,中途讓我閱讀上遭遇到一些困難的地方,是他們的人名。他們每個人分別有Family name、baptismal (Christian) name, patronymic name。像主角的Christian name是Pavel Ivanovich,family name是Chichikoff。而Chichikoff的恩人,大部分被稱為Murazoff,但是其他時候又是Afansiy Vasilievich,不小心就會以為又出現了新角色。不過本書至少不像《戰爭與和平》等等,可能需要參考族譜才能釐清愛恨交織的人物關係的鉅作,一章一章重複出現的人物不是太多,否則我可能需要看兩次才會搞清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