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摘自誠品)
我們牙買加人,西印度群島人,大英帝國成員,在面臨威脅時不能飛回祖國抵禦外侮,簡直是不可思議。但告訴我,如果牙買加有難,會有哪個少校、將軍、士官找得到那座親愛的島?給我一幅地圖,我來看看湯米或海薇洛夫人能不能指出牙買加。我們來看看他們翻轉地圖,眼珠子溜溜查找,翻看這一區是不是印在背面沒看到,然後才聳肩投降。但是把那張地圖給我,把我的眼睛矇上,再把我轉三圈。頭暈目眩的我,照樣能將手指不偏不倚放在我的祖國上。
倫敦耐文街二十一號,奎妮.布萊讓來自牙買加的吉伯特踏進家門,成了房客。她別無選擇。她的丈夫伯納德於戰爭期間受派至印度,但戰爭結束了,伯納德卻遲遲未返。她別無選擇。
奎妮的鄰居皆不認同她所挑選的房客,而若是伯納德在家,也絕不贊成。因為脫下空軍制服的吉伯特,在英國人眼中,只是「有色人種」??就算他是為了擊退「祖國」的敵人希特勒才成了牙買加志願服役的上萬人之一。
牙買加在英國嗎?牙買加在非洲嗎?吉伯特的白人同胞不認識牙買加,因為位於加勒比海的這塊小島,在他們眼中比鞋底大不了多少。
夢想離開牙買加的荷坦思,嫁給了吉伯特,將一生裝在皮箱裡,遠渡重洋來到朝思暮想的倫敦,卻發現面對的竟是破落衰敗不如故土的廢墟。而在這「連地面都鋪著黃金」的倫敦,她連體體面面走在人行道上的權利都沒有。
一九四八年的倫敦,滿目盡是戰後的蕭條。英國或許正從戰爭帶來的破壞中慢慢恢復,然而位於耐文街二十一號的大戰卻正要開始。
《小島》其中的幾個主角是在英國殖民的牙買加長大的小島島民。他們有人是一心一意要成為英國教育下完美的學校老師,有人自願從軍要幫英國對抗德國。但是當他們輾轉到了英國才發現,英國人根本沒有把他們當同胞,完全不知道牙買加在哪裡,而且只是理所當然地歧視他們。雖然他們也有遇到好心的英國人,但是這樣稀有位他們挺身而出的英國人卻為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當年的日不落帝國用了很高的姿態「教育」他們的殖民地人民,想讓他們「文明化」,雖然一切的初衷都是要得到各地的資源、剝削當地的勞力,但怎麼說他們手段也蠻高明的,因為許多殖民地至今仍心甘情願地繼續當大英國協的一員,像是直布羅陀拒絕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巴基斯坦、盧安達、牙買加等也還都是大英國協的成員,也是前殖民地的印度也仍認為講英文才上流。許多香港人也仍對當年英國殖民時的往日榮光念念不忘。這些在殖民地牙買加小島出生長大被英國的教育洗腦的島民,把一切英國的東西奉為最高指導原則,到了英國才發現戰時的英國竟然是那樣殘破不堪,而在這樣落魄的地方自己卻連次等公民也不是。
倫敦真的曾經很落魄過。其實有關他們在二戰期間的物資缺乏狀況我是在《查令十字路84號》第一次讀到。因為物資全面匱乏,又採用配給制度,《查令十字路84號》的美國筆友還在聖誕節特別寄了火腿給他們。近來又在柴靜的「穹頂之下」影片中了解到,原來那時候的倫敦因為能源是燒煤炭而造成過空氣中長期是揮之不去的塵霧。在《小島》裡面,那些牙買加人在戰時到了倫敦,發現他們穿著像是睡衣就要出門,不像想像中他們被教導紳士淑女該有的樣子,空氣也是汙染嚴重,灰色的倫敦不是他們所認知光榮的祖國的首都的樣貌。而我們小時候好像被教導了相反的事情呢!小學課本裡面還描述我們的同胞在對岸過著水深火熱啃樹皮的生活,現在反而是我們的小島快被買下來了。
雖然台灣人常感到有身分危機,但是同樣身為前殖民地,處境還比某些其他的小島好多了。像美國也有很多海外領土(Territories of the United States)其中還分好幾種等級,有incorporated/unincorperated 和 organized/unorganized。有些地方在國會有代表但是沒有投票權,像是波多黎各,即使是最高級的領土了,還是被本土的美國人所不屑。有些島民大多是為美國賣命過的退伍軍人,所持的護照卻是上面有註記說並非完全有效的美國護照,像是關島的島民。至少台灣實質上還是有自己的選舉和自己的政府呢,真是萬幸。
我覺得作者在這本書所用的觀點切換使用得很巧妙,除了總是在很適當的時間交代背景故事以外,每次也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認識裡面的角色。我有時本來是用完全正面的想法看一個角色,但是切換觀點以後就發現原來他不是我所以為的那樣一個人。這本書裡的角色各個非常立體,又有長足的個性發展。真的不愧是很多人大力推薦的書。